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王俊研究员团队在YIG磁光陶瓷离子切片及1.55 μm近红外和2.1 μm中红外片上隔离器应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Study on ion slicing of iron garnet magneto-optic materials for near and mid-infrared on-chip optical isolators”为题发表于Optics Express。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5
-
01
-
13
浏览次数:18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恩哥院士,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刘开辉教授、洪浩特聘副研究员、刘畅特聘副研究员与合作者在二维极性材料自发光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成功制备了高质量双面神极性二维材料MoSSe并构建了自发光伏光电探测器,可以实现高效(3 mA/W)、超快(50 ps)的光电流探测,是目前最薄的自发光伏器件。双面神极性二维材料自发光伏光电探测器有望在新一代高性能、高集成度以及柔性光伏和光电子器件领域带来重要应用。2025年1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双面神MoSSe材料中的反常光伏效应”(Anomalous photovoltaics in Janus MoSSe monolayer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5
-
01
-
13
浏览次数:165
来源:X-MOL在信息加密领域,具有多荧光特性的智能水凝胶展现出巨大潜力。镧系元素作为荧光掺杂剂,与碳点(CDs)、量子点以及有机染料相比,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射线尖锐、斯托克斯位移大、光稳定性好、耐化学和生物降解等显著优势。将镧系离子(如Eu3+和Tb3+)引入水凝胶中,能够赋予其光致发光特性,在生物成像和信息加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报道的依赖镧系离子的发光水凝胶存在缺陷,它们无法承受较大的拉伸力,且不具备导电性能。目前,通过镧系离子与有机配体配合制备的发光水凝胶通常采用自组装方式,这种方式缺乏牢固的聚合物主链支持水凝胶进行大规模形变,从而阻碍了水凝胶导电性能与发光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结合。此外,当前信息加密方式缺乏灵活性,无法实现实时加密。因此,开发兼具导电和发光特性的高拉伸镧系配位水凝胶成为该领域的主要挑战。这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加密的灵活控制,还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另外,普通配体通常在有机溶剂中合成,对环境不友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水凝胶聚合物的设计以及镧系配体的选择。面对这一挑战,近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伟(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基于范德华力、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以及镧系离子与氨基酸配体的配位作用,设计出一种具有导电性能且高拉伸性的镧系发光水凝胶。该水凝胶通过将应变传感与光致发光相结合,开创了一种实现信息加密的新方法,极大地增强了信息加密的灵活性,显...
发布时间:
2025
-
01
-
10
浏览次数:162
来源: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氟硼化合物通常表现出优秀的荧光性质,近年来氟硼二吡咯(BODIPY)的荧光发光材料已经在超高清有机发光二极管(UHD-OLED)显示技术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他类型的氟硼荧光化合物存在诸如光谱较宽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在UHD-OLED中的应用潜力,开发新型窄光谱发光材料是当前领域的重点亦是难点。近日,我院游劲松教授/宾正杨教授团队揭示了中心对称构型在构筑氟硼类窄光谱发光材料中的重要意义。作者开发了一种新型中心对称的二苯胺基联吡啶硼二氟化物,命名为cs-DAPBF2。理论计算表明cs-DAPBF2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结构弛豫显著减少,不仅减小了斯托克斯位移,还提高了辐射跃迁速率,为实现窄光谱和高效率的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分子设计思路。为高效构筑此类分子,作者发展了一种双螯合辅助的C–H/C–H自偶联策略构筑3,3'-氨基-2,2'-联吡啶中间体。通过进一步的分子设计,成功合成了窄光谱绿色发光分子cs-DMeAPBF2-MP,基于该发光分子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窄光谱绿光超敏荧光OLED器件,其展现出高效率和极小的效率滚降。这项工作突显了中心对称结构在开发窄光谱发光分子方面的重要意义,也同时展现了C–H/C–H自偶联反应在开发一些结构对称的OLED新材料方面的巨大应用价值。该研究以“Unveiling the Centrosymmetric Effect ...
发布时间:
2025
-
01
-
09
浏览次数: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