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重要的稀土矿床类型,贡献了世界稀土一半以上的资源总量。研究表明,富含稀土元素以及H2O、CO2、F、Cl、S等挥发分的碳酸质岩浆通过持续的分异演化以及后续的富稀土流体出溶,是导致这类矿床形成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稀土元素在岩浆热液流体中高效迁移、沉淀对成矿至关重要,且主要受控于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等)。因此,定量确定成矿流体性质对理解该类矿床稀土成矿机制有重要意义。相比于其他岩浆-热液矿床成矿流体较为简单的H2O-(CO2)-NaCl体系,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流体除Cl-外,还含有大量SO42-、CO32-、PO43- 等离子,体系较为复杂。通过显微测温观察、传统的压碎(爆破)-萃取法以及单个包裹体LA-ICP-MS定性分析等手段,科研人员推断该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为富硫酸盐体系。但相关研究对成矿流体中各组分普遍缺乏定量的限制(如硫酸盐矿物的含量、种类等),且大多仅针对成矿中后期的流体包裹体,对早期成矿流体性质仍缺乏系统约束,制约了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过程的完整把握。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室博士后张伟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对冕宁-德昌稀土矿带大路槽稀土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萤石、石英以及氟碳铈矿中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系统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高精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并对早期富子晶的流体包裹体开展详细的拉曼扫面分析...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5
浏览次数:10
来源:粉体圈稀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工业生产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汽车玻璃、核磁共振、光纤、液晶显示屏等等都离不开稀土的加入。其中,钇(Y)是稀土金属元素之一,是一种灰色金属。但由于它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多,因此价格相对便宜,且应用广泛,在目前社会生产中主要以钇合金和氧化钇的状态应用。金属钇其中,氧化钇(Y2O3)是最重要的钇化合物,它不溶于水和碱,溶于酸,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晶体结构属立方晶系),拥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及真空下低挥发性与高耐热、耐腐蚀、高介电、透明(红外线)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具体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氧化钇的晶体结构01钇稳定氧化锆粉合成由于纯ZrO2从高温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将发生如下相变:立方相(c)→四方相(t)→单斜相(m),其中在1150℃会发生t→m相变,并伴随着约5%的体积膨胀。但如果将ZrO2的t→m相变点稳定到室温,使其在承载时由应力诱发产生t→m相变,由于相变产生的体积效应而吸收大量的断裂能,从而使材料表现出异常高的断裂能,从而使材料表现出异常高的断裂韧度,产生相变增韧,获得高韧性、高耐磨性。氧化锆陶瓷要实现氧化锆的相变增韧,必须添加一定的稳定剂并在一定的烧成条件下,将高温稳定相-四方亚稳定至室温,获得室温下可相变的四方相,这就是稳定剂对氧化锆的稳定作用。Y2O3是发展至今得到最多研究的氧化锆稳定剂,烧结出来的Y-TZ...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5
浏览次数:23
本周反复强调跌破3478就会奔3418---3428去结果昨天最低到了3448,稳健的朋友今天可以参考在3558区域把昨天低买的仓位减掉。三部门:建立安全可靠的资源能源储备 加大铜、铬、钨、稀土、晶质石墨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财联社责编 龚闯2021-11-12 11:28实施矿产地储备工程,构建产品、产能和产地相结合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财联社11月12日电,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强对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建立安全可靠的资源能源储备、供给和保障体系,提升资源能源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依据资源禀赋、开发利用等情况,布局一批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打造战略性矿产资源稳定供应的核心区。实施矿产地储备工程,构建产品、产能和产地相结合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加大石油、天然气、铜、铬、钨、稀土、晶质石墨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做好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到2025年,资源型地区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普遍覆盖,绿色宜居环境初步形成,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展望到2035年,资源保障有力、经济充满活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康幸福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5
浏览次数:4
来源:藏大发布近红外二区成像窗口(NIR-II,1000-1700 nm)的发现为非侵入性光学活体成像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创造了绝佳的机会。近年新兴的生物透明NIR-IIa/IIb 区(NIR-IIa,1300-1400 nm;NIR-IIb,1500 -1700 nm)因具接近零的组织自发荧光和更深的组织穿透在近年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被认为能够推动光学生物成像的临床转化。然而,荧光团的设计仍然面临发射波长、量子效率、生物相容性与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关键性问题。近日,西藏大学理学院洪学传教授团队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在《Chemical Reviews》期刊上发表题为“Versatile Types of Inorganic/Organic NIR-IIa/IIb Fluorophores: From Strategic Design toward Molecular Imaging and Theranostics”(多种类型的无机/有机近红外IIa/IIb荧光团的设计策略到分子成像和治疗)的综述文章(DOI: 10.1021/acs.chemrev.1c00553)。Chemical Reviews杂志属于化学行业和化学综合行业的国际顶级杂志,2020-2021年SCI最新影响因子为60.622,在所有期刊影响因子排名高居第11位。该综述系统介绍了NIR-IIa/IIb荧光团设...
发布时间:
2021
-
11
-
12
浏览次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