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网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5月16日报道,英国海普罗马格公司正考虑从旧电脑硬盘中回收原本会被扔进废料堆的稀土磁铁。该项目利用氢回收磁铁,是由该公司的创始董事之一、伯明翰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雷克斯·哈里斯开创的一项工艺。该项目不仅是一个环保实验,也是英国为建立本国稀土供应体系一部分。报道称,上述回收的磁铁是新型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部分,这些汽车的电池由锂提供动力,但其发动机、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动窗使用稀土磁铁。海普罗马格公司的一位创始董事艾伦·沃尔顿说:“我们正在建立一条可以把原生材料或再生材料投入其中的供应链。对磁铁来说,建立一条利用回收材料的供应链的速度要比从一个新矿获得材料快得多。”报道指出,稀土从地下开采出来,运到分离设施,被分为氧化物、金属和磁铁。与开采铁矿石等普通矿产相比,这是一个更加复杂昂贵的过程。当地时间13日,在赫尔的萨尔滕德化工园区开工新建一个稀土加工厂。由在伦敦上市的彭萨纳公司建设的这家工厂上月获得规划许可证,但初期仍需要1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资金,而且还要做更多工作才能让该公司在安哥拉的矿山运转起来。报道称,该矿山大约需要6个月时间进行场地清理,另外还要12个月才能建成。预计要到2023年才能开始生产。报道表示,美国总统拜登正在推进使该国减轻对海外稀土依赖的计划。欧洲也在实施类似计划。英国“保卫工程”计划的目的也是...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8
浏览次数:22
来源:北方稀土《产经新闻》13日报导,为避免汽车、电子,甚至国防等重要产业,遭世界第一大稀土矿生产者中国大陆把持,日本政府将扩大境内的稀土精炼设施,配合自澳洲进口的原料,进一步提升相关供应链的安全。日本市场中所需要的稀土资源,有60%以上由中国大陆企业供应。为避免北京政府能藉由管控稀土资源的出口,影响日本高科技产业的营运,甚至是政府决策等,日本正与澳洲企业合作,扩大位于后者境内的稀土矿区规模,以分散风险。但《产经新闻》指出,由澳洲挖掘出的稀土原矿,大多都是在马来西亚、越南等人力与土地成本较为低廉的国家进行精炼,再将稀土磁铁等成品引进日本,日本境内仅有少量的小规模精炼设施。为进一步强化供应链安全性,日本政府将协助扩大本土精炼设施,并邀请更多国内企业投入该产业,也会检讨相关环保与消防法规,希望能在国内稳定生产稀土成品,并尽可能降低成本。日本市场调查公司「全球信息」(Global Information)同日也公布最新的调查报告,称由于全球工业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中逐渐复苏,加上稀土成品能用于风力发动机、油电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减碳产品,预估未来全球稀土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而中国大陆2020年的稀土生产量,虽然已较2019年有所减少,但仍占全球产量的55%以上。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8
浏览次数:10
来源:财联社根据最新研究,让荧光灯发出嗡嗡声的特性可以为新一代更高效的计算设备提供动力,这些计算设备通过磁场而不是电力来存储数据。据报道,由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种材料——由铁和镓组合而成,它的“磁致伸缩”性能至少是同类材料的两倍,而且成本远低于同类材料。除了计算,它还可以为医疗和安全设备带来更好的磁传感器。当一种材料的形状和磁场相联系时,就会发生磁致伸缩,也就是说,形状的改变会导致磁场的改变。这一特性可能是被称为磁电的新一代计算设备的关键。磁电芯片可以使从大型数据中心到手机的所有东西都更加节能,大幅降低世界计算基础设施的电力需求。磁电装置利用磁场代替电力来存储二进制数据中的数字1和0。微小的电脉冲就会使它们稍微膨胀或收缩,并将它们的磁场从正变为负,反之亦然。因此,它们不像现在的芯片那样需要稳定的电流,它们只需要一小部分的能量。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John Heron表示,“让磁电设备工作的关键是找到电和磁特性相关联的材料。更多的磁致伸缩意味着一个芯片可以用更少的能量做同样的工作?!本萘私猓苯翊蠖嗍胖律焖醪牧隙际褂孟⊥猎?,而稀土元素过于稀缺和昂贵,无法达到计算设备所需的数量。但是Heron的团队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从廉价的铁和镓中“诱导”出高水平的磁致伸缩。Heron解释说,...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8
浏览次数:7
来源:化学人生近日,Nano Today(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6.907)在线发表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杨俊莹题为《In vivo multifunctional fluorescence imaging using liposome-coated lanthanide nanoparticles in near-infrared-II/IIa/IIb windows》的研究新成果。该论文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与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田捷研究员联合指导,方驰华与田捷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近红外二区上转换稀土纳米探针,在808nm激光激发下,可同时发射三种不同谱段的荧光信号,包括1,000-1,100 nm (NIR-II),1,300-1,350 nm (NIR-IIa), 1,500-1,700 nm (NIR-IIb),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成像波长的增加,成像分辨率和信噪比可进一步提高。该探针经脂质体修饰后,能快速从肝脾排出,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应用方面,实现了棕色脂肪组织二区荧光成像,棕色脂肪组织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在对抗肥胖,II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上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为促进棕色脂肪组织靶向荧光探针的活体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还实现了术中肠道血管多谱段成像,可实时区分正常和异常血管;此外,还实现小鼠淋巴结在体定位和荧光引导...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7
浏览次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