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以上 我国建成最大规模动力电池产业体系
日期:
2023-05-17
浏览次数:
6
日前,202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论坛暨动力电池招商大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召开。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我国动力电池的材料和新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从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原材料基本摆脱进口依赖,锂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以上。其中,关键工序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电池产业发展对电动汽车被市场接受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能源协会会长李阳说。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正在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新格局。我国拥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优势,有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叠加优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产业生产力转化。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分析,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端、低端产能分化加剧;企业面临在工艺、技术方面持续保持领先,以及稳住并扩大市场的压力;发达国家也在逐步加大对动力电池企业的投入和扶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在电动汽车需求侧,应继续提高动力电池效能,研制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高效电池;加快充电桩建设,通过智能有序充电、车网互动等缓解电网压力;规划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接入电网,形成智能充放电新储能体系。“动力电池企业要加强与下游车企之间的协同,形成发展合力;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安全;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等,逐渐解决续航里程短、充电慢等难题;要在电池回收方面做好文章。”路耀华说。李毅中认为,要攻克电池的技术难关,应看到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先进电池尚在实验试产中,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并重视团队建设。目前,电池产业出现了多元化、社会化无序竞争态势,低端产能过剩显现。需大力提质降本增效,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整合。在招商引资上,应严格技术标准,甄别论证技术路线,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认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主要核心技术是轻量化车体、高性能动力总成一体化、高性能安全电池包。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主要核心技术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在车规级半导体技术上,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轻量化、高性能、长寿命的发展趋势,对芯片技术和封装技术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在李阳看来,未来的汽车将是能源互联网体系中的个体单元,是存储和消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强大载体。新能源汽车可通过有序充电、车网互动、换电、退役电池储能等方式对高比例可再生电力系统形成补充,解决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影响的不连续性和不稳定的问题,支撑能源体系转型。
Hot News
/
相关推荐
2025
-
04
-
30
点击次数:
6
2025年4月30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杨为民,在上海石化院热情接待了联盟秘书长、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所所长郭杨龙等一行人员并座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郭杨龙秘书长首先就催化联盟去年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方向作了汇报,包括召开理事会布置相关工作,编写催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在工博会新材料展上召开新品发布会等,今年将继续围...
2025
-
04
-
30
点击次数:
7
2025年4月30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上海市催化新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杨为民,在上海石化院热情接待了联盟秘书长、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所所长郭杨龙等一行人员并座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郭杨龙秘书长首先就催化联盟去年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今年的工作方向作了汇报,包括召开理事会布置相关工作,编写催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在工博会新材料展上召开新品发布会等,今年将继续围...
2025
-
04
-
30
点击次数:
6
来源:上海光机所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特种玻璃与光纤研究中心团队首次报道了一种高性能的972 nm单频分布式布拉格反射(DBR)掺镱(Yb³?)石英光纤激光器,相关成果以"972 nm single-frequency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Yb³?-doped silica fiber las...
2025
-
04
-
30
点击次数:
6
来源: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成为关键议题。开发性能优异的高温隔热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工业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还能降低化石能源燃烧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污染,在建筑、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隔热材料因其本征热导率较高且对红外辐射的屏蔽性不足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稀土钼酸盐陶瓷具有结构和化学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红外反射性能,是一种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