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MOL
采矿是一种人为活动,它改变稀土元素(REE)的分布,改变矿区的生态环境,污染周边地区。然而,采矿活动对矿山土壤稀土元素分布和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仍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BCR?序贯提取研究了矿山土壤和未开发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馏和化学形态形成。土壤样品多为阳性铈(Ce)异常,铕(Eu)异常为负。矿山土壤中轻稀土元素(LREEs)与重稀土元素(HREEs)的比值和总稀土元素(TREEs)含量均低于未开发土壤。在未开发土壤中,稀土元素以残余组分为主,交换组分最低,分别占 TREEs 的 50.85—91.41%和 0.15—13.02%。采矿活动改变了稀土元素的化学形态,显著增加了矿区的交换分数(0.47-56.00%),降低了残留分数(4.62-65.01%)。矿山土壤中可还原率也显著增加,占 TREEs 的 21.15—63.29%。与未开发区相比,矿区土壤性质与稀土元素分布的关系更为明显。然而,开采活动对 Fe 和 Al 的化学形态形成影响不大,开采前后残余部分比例占主导地位。 这些结果表明,采矿活动降低了 TREEs 的含量,重新分布了稀土元素的化学形态模式,提高了其流动性和生物利用度,这是稀土元素进入环境的主要人为来源,增加了土壤污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