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MOL
研究了稀土镍合金的热中子屏蔽性能,特别关注各种稀土元素及其浓度对中子传输系数的影响。镍基合金 GH3535 的厚度为 0.5 cm,掺杂了单晶或二元稀土元素。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评估热中子传输系数。分析的关键参数包括宏观吸收和散射截面、次级 γ 剂量和反冲电子的位移辐射损伤。结果表明,GH3535 中的热中子主要通过散射损失能量,从而实现了 7.24 × 10?1 的高传输系数。钆 (Gd) 是一种具有最大热中子微观吸收截面的稀土元素,掺入 GH3535 中,形成单稀土镍合金 Gd-Ni。Gd 的引入显著提高了 Gd-Ni 合金的吸收能力,在 1.50 wt% Gd 时实现了 2.52 × 10?6 的传输系数,次级 γ 剂量为 2.32 × 10?5 pSv·s?1。二元 Gd-Ni 合金与其他稀土元素,如钐 (Sm)、铕 (Eu) 和镝 (Dy) 的进一步掺杂,形成了二元稀土镍合金 Gd-Re-Ni,并显著提高了屏蔽效果。与 Gd-Ni 合金 (1.5 wt% Gd) 相比,热中子传输系数降低了 64.47 % (1.0 wt% Sm)、54.68 % (1.0 wt%,Eu) 和 15.13 % (1.0 wt%,Dy)。次级 γ 剂量随不同的掺杂剂而变化,Eu 显着最小化了 γ 暴露,在 1.0 wt% Eu 时产生 2.29 × 10-5 pSv·s-1 的剂量。 同时,Eu、Sm 和 Dy 的掺杂降低了 Gd-Re-Ni 合金的每原子位移 (DPA),从而提高了其对辐照损伤的抵抗力。该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尤其是 Eu 和 Dy)的掺入可显著提高镍合金的热中子屏蔽能力,同时减少二次伽马辐射和辐照损伤。这些发现为先进中子屏蔽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