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时尚8月29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指导、镧明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举办的“镧明稀土纺织品,领略科技之美新品发布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8.2号馆召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副会长郑俊林,镧明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曾伟,上海镧明合作伙伴东莞超盈、福建宇邦、华懋(厦门)、南良集团、台华新材、苏州宏洋、邦泓纺织等公司代表以及下游品牌方、金融机构及十多家媒体应邀参加了发布会。据了解,镧明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稀土材料高附加值研发和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多年来积极研发稀土在下游的高端应用。作为国内首家将稀土材料应用至纺织行业的企业,镧明形成了多领域、多细分行业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成果,并在终端消费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此次活动是上海镧明第二次公开发布其新产品。镧明总经理高曾伟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镧明稀土抗紫外抗菌材料的应用情况。镧明的第一代产品与目前户外运动防晒服饰需求高度匹配,其优异的性能也革命性地助力面料的轻量化、舒适性以及功能持久性。在此基础上,镧明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核心,不断研发,在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再次开发出适应冬暖夏凉服饰需求的材料,又为下游纺织品带来全新技术下的稀土冷热管理产品。高曾伟表示,稀土材料是我国的战略性材料,镧明不仅具有专业的稀土研发应用能力,更把稀土材料根植于家国情怀的坚强信念中,秉持着“以新材料推动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
2023
-
08
-
31
浏览次数:59
来源:德国应用化学氮杂环卡宾硼烷(NHC-BH3)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且制备方法简单,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硼源,被应用于自由基硼化反应中。然而,大量有害的自由基引发剂或昂贵且无法回收的均相光催化剂的使用,仍然阻碍其广泛地应用。因此,发展一种通用、廉价且可循环的催化体系,对NHC-BH3参与的自由基硼化反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戴文团队在多相光催化硼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选用易于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片作为多相光催化剂,利用光生电子—空穴的协同氧化还原作用,通过选择性硼化反应,实现了烯烃、炔烃、亚胺以及芳(杂)环的高值转化,合成了硼氢化和硼取代产物。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并被选为热点文章。戴文团队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多相光催化体系。该体系利用易于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片作为多相光催化剂,NHC-BH3为硼源,在室温光照的条件下,实现了多种烯烃、炔烃、亚胺、芳(杂)环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选择性硼化反应。由于该转化过程充分利用了光生电子—空穴对,从而避免了牺牲剂的使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催化体系不仅能够实现克级规模放大,且催化剂多次循环后依旧保持稳定的收率,同时,该催化体系作为一个可循环的通用平台,回收后的催化剂仍可继续催化不同种类底物的硼化反应,这些结果可为以NHC-BH3为硼源的自由基硼化反应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发布时间:
2023
-
08
-
31
浏览次数:34
来源:中国新闻网8月2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新博会 ”)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当日举行了“稀土铝合金及镁合金产业发展与应用论坛”,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及重点企业、科研院校等相关铝镁新材料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新博会”是工信部与黑龙江省多年来合力打造的新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展会,自2011年起已经成功举办5届,是全国乃至全球新材料领域最专业、最权威的行业盛会,也是龙江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第六届“新博会”的主题是“合作共享新机遇、创新激发新动能”,全程举办各类会议和产业、技术、经贸对接活动超过40场,旨在顺应当前国际新材料产业变革和技术升级发展大势,汇聚全球新材料发展的最新成果和观点,为产业界共享“后疫情时代”新机遇搭建“产学研用政金介才”对接平台,促进新材料产业和技术更高水平的开放、更高层次的合作、更高维度的创新,为中国乃至全球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在当日论坛上,来自我国的稀土、铝合金及镁合金领域的10多位专家做了主题发言,重庆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做了《双碳背景下镁产业发展前景》的主题演讲,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黄晖做了《含铒铝合金研究及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等。此次活动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镁合金...
发布时间:
2023
-
08
-
31
浏览次数:61
钪,稀土金属之一,被美国和俄罗斯等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战略(strategic)'和'关键(critical)'金属元素,其在超导、合金、激光、核能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单一的钪矿资源,其主要作为铁、镉、铝、镧系和其他矿石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从母体矿石中分离出钪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预处理、酸浸、萃取、洗涤、反萃、精提等多个步骤,其提取和加工所需的能量约为97 GJ kg–1,比其他镧系元素高两个数量级。上述问题导致国际钪价居高不下,价格最高时约为45万每公斤,严重的限制了钪金属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众多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开发新方法和材料来选择性地、高效地、可持续地提取钪元素。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3
-
08
-
29
浏览次数: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