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空降附近_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同城空降全国可飞

综合新闻 News
联系我们
  • 客服服务电话:021-64321087
  • 商业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技术服务电话:13918059423
  • 联系人:崔老师 
  • 服务邮箱:shxtb@163.com
  •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8号楼107室
2025年4月29日的上午,上海市稀土协会秘书长吴建思、副秘书长崔中倪一同前往了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三环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进行访问,与公司总经理饶晓雷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吴秘书长在座谈中首先介绍了本次走访的来意。一是围绕《上海稀土“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详细地介绍了规划编制的目标和意义,同时,也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了说明。希望作为上海稀土磁性材料领域龙头企业的三环公司,能够为规划内容提供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发展方向和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为上海稀土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针对今年即将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材料展上举办的长三角稀土磁材应用专题展览,介绍了初步的方案和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希望三环公司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展示稀土下游应用的高端产品,以此来拓展更多的市场机会。三是了解近期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对企业的影响,听取企业诉求,帮助企业更好地对接相关机构,反映企业在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饶总在认真听取了吴秘书长的介绍后,对规划编制、参与展会等工作表示大力支持。同时,他就公司目前在两用物项出口申请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外,饶总还对协会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强调了加强协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协会做好产学研的对接服务以及政府政策的解读工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会员单位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支持。他还提出,应充分利用上海稀土应用产业的优势,继续做...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9
浏览次数:13
来源:上海光机所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胡丽丽研究员团队,提出一种基于配位工程调控Er掺杂硅酸盐玻璃及光纤发光性能的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Regulating emission in Er doped silicate glass and fiber via coordination engineering“为题,于4月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Materiomics。L波段(1565–1625 nm)掺Er光纤激光光源在新一代光通信、测风激光雷达、气体探测以及量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目前L波段高增益掺Er光纤的开发仍存在难题:Er3+离子在波长超过1590 nm处的发射截面(σe)较低,其增益性能受到限制。现有的石英光纤方案中,高掺磷可以提升L波段增益,但在高温制备过程中高浓度磷的挥发会导致光纤纵向均匀性和成品率下降,增加了该方案的成本和难度。多组分硅酸盐玻璃具有成分调节范围大、稀土离子掺杂浓度高且光谱调控范围宽等优势,在L波段具有非常大的光谱优化空间,但对于Er3+离子的发光调控机理少有报道。研究团队基于X射线精细结构吸收谱(XAFS)与分子动力学(MD)模拟,首次提出有效离子场强模型(σe1600=?19+116.9E,R2=92.3%),阐明次近邻网络外体的离子场强与配位数协同作用机制。此外,基于该机理,制备了发射...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9
浏览次数:14
来源:X-MOL庞磁电阻(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MR)锰酸盐是一类以钙钛矿结构的掺杂锰氧化物(如RE1-xAExMnO3,RE为稀土金属,AE为碱土金属)为代表的材料,其核心特征是在磁场作用下电阻发生巨大变化。这类材料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持续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前沿热点领域。CMR锰酸盐在铁磁居里温度(TC)附近的CMR值可达108量级甚至更高,因此其核心应用潜力集中在磁存储、磁传感和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而且CMR锰氧化物中的电子、晶格、自旋、轨道等多个自由度的相互关联和耦合为强关联物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龙有文研究员(点击查看介绍)团队首次在A位有序四重钙钛矿型锰酸盐中实现了本征的CMR效应。龙有文老师团队长期致力于磁电多功能材料的高压合成、常压与高压物理性质、结构与物性关系、多场调控下的结构与电子态等研究工作。其中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材料体系之一为具有AA'3B4O12化学通式的A位有序四重钙钛矿氧化物。该类材料是在ABO3型简单钙钛矿结构体系上的衍生,其中A位的3/4通常可以被小离子半径的具有强Jahn-Teller效应的Cu2+或者Mn3+离子有序取代,占据A'位,形成四重钙钛矿。由于额外磁性离子的引入,这类材料的物性非常丰富。但由于A'位离子的半径...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9
浏览次数:13
来源: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在深空深海等极端环境下,核电池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太阳能实现长时间电力供给。随着深空深海探测任务(火星探测、极地信标等国家重大需求)的不断深化,同位素热光伏电池(RTPV)成为有潜力实现千瓦级大功率输出的核电池首选。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在RTPV系统开发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在该领域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RTPV系统中,选择性发射体是决定能量转换效率的关键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热能转化为可匹配GaSb电池的辐射能,来保证RTPV系统的高转能效率和长使用寿命。目前,在已报道的选择性发射体中,光子晶体和稀土基陶瓷材料发射体占主导地位。但是为满足大功率需求服役温度将不断升高,稀土基陶瓷材料凭借结构稳定、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已成为选择性发射体的主流选择之一。因此,开发具有优异选择性发射性、结构稳定性、耐高温性的稀土基陶瓷选择性发射体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杨帆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稀土钽酸盐选择性发射体材料Er(Ta1-xNbx)O4 (0≤x≤0.2)。此研究选用重稀土元素Er在A位提供选择性发射,通过B位掺杂对其发射性能进行调控,所制备的Er(Ta1-xNbx)O4 (0≤x≤0.2)发射体在选择性波段(1.40-1.60 μm)具有高的发射率(49%-93%)、高的光谱效率(59.46%-62...
发布时间: 2025 - 04 - 28
浏览次数:26
Copyright ?Copyright 2018  2020 上海市稀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4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10140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稀土协会 指导单位: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 承办单位:上海稀土产业促进中心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