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X-MOL通过沉淀中和和浓缩稀土去除铝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离子稀土浸出液处理工业方法。采用镁-钙碱性化合物作为 pH 调节剂具有成本低和钙-镁闭环回收等优点。然而,这个过程的稀土损失超过 8%,获得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中的杂质含量(镁和硫酸盐)均超过 15 wt%。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从镁盐基离子稀土浸出液中选择性分离和逐步回收稀土和铝的新工艺。首先,采用镁/钙碱性化合物逐步共沉淀稀土和铝。在氧化镁进料比为 95% 时,99.79% 的稀土被沉淀,产生氧化镁含量为 3.51 wt% 的稀土煅烧产品。随后,氢氧化钠搅拌洗涤工艺选择性地将稀土精矿中的铝和硫酸盐去除到含铝的滤液中。该工艺产生纯度为 92.6 wt%、氧化铝含量为 2.37 wt% 和硫酸盐含量为 0.23 wt% 的混合稀土氧化物。最后,采用三循环碳酸化时效工艺从含铝滤液中回收铝。这产生了纯度为 99.66 wt% 且粒径为 58.91 μm 的氧化铝。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技术每 1000 m3 稀土浸出液可额外产生 48,118 元的净利润。该技术显著促进了离子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
发布时间:
2025
-
07
-
11
浏览次数:91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王新强、王平和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王涛团队实验揭示了纤锌矿氮化物铁电半导体界面失效层的物理起源及调控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揭示纤锌矿铁电体的界面失效...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
2025
-
07
-
10
浏览次数:65
来源:X-MOL四种新的等结构镧系元素金属-有机框架 (LnMOFs),[Ln(MSA)(INAO)(H2O)]n (HINAO=异烟酸 N-氧化物,H2MSA= 2-亚甲基琥珀酸;Ln(III)=Eu(III) (1Eu)、Gd(III) (2Gd)、Tb(III) (3Tb) 和 Dy(III) (4Dy)) 是基于刚柔结合双配体溶剂热合成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四种聚合物呈现具有菱形 1D 通道的三维框架结构,由基于 EuO7(OH2) 的棒状单元和 INAO-接头形成。1Eu 和 3Tb 分别表现出 Ln(III) 离子的特征性红色和绿色发射。1Eu 可用作乙醇溶液中色氨酸的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限为 0.129 μM。此外,磁学研究表明,2Gd 在 3D 结构的 1D 棒状链单元的相邻 Gd(III) 离子之间表现出弱的铁磁 Gd?Gd 耦合,并且在 2 K 时 ΔH = 7 T 时具有较大的磁热效应,磁熵变 (?ΔSm) 为 35.02 J K?1 kg?1,表明它是低温应用的潜在磁性制冷剂。因此,这些结果表明,使用刚柔结合双配体是构建具有优异比例荧光传感能力的 LnMOF 的有效策略,用于色氨酸和低温制冷性能。
发布时间:
2025
-
07
-
10
浏览次数:16
来源:X-MOL使用 DMF 溶液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双镧系金属有机框架 (Dy1-xTbx-datrz MOFs),并通过 XRD 和 FT-IR 图谱证实,通过 SEM 观察进一步揭示了由规则块状晶体组成的结构。随后,所有 Dy1-xTbx-datrz MOF 的固态发光光谱在 350 nm 激发下均显示出 Dy3+ 和 Tb3+ 的双重特征发射峰。同时,发现了类似单金属发光 MOF 的浓度猝灭效应,其中 Dy0.5Tb0.5-datrz 表现出最强的发射强度。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了 Dy0.5Tb0.5-datrz 的比率荧光温度传感性能和热循环稳定性,其中灵敏度值 (Sr) 在 293K–473K 期间在 0.2737 %K?1 到 0.4421 %K?1 之间,δT 值在 0.0300K 和 0.0485K 之间变化,具有良好的热循环稳定性。因此,具有双重特征发射的 Dy0.5Tb0.5-datrz 具有比率式荧光温度传感的潜力。
发布时间:
2025
-
07
-
09
浏览次数:33